世界的UNIQLO:優衣庫的崛起、挫折與成功
世界的UNIQLO:優衣庫的崛起、挫折與成功
close
商品編號:T0600046

世界的UNIQLO【柳井正認可!三年寫就】:優衣庫的崛起、挫折與成功

ユニクロ
作者 杉本貴司
作者原文名 Takashi Sugimoto
譯者 葉小燕
系列 NewBrain
出版日 2025-07-01
定價 $530
優惠價 79折 $419
  • 分享至
數量
加入購物車
  • 試閱

書活網特推

看更多

內容簡介

◎三年貼身親訪,日本最佳商業書!迅速熱銷8萬冊!
◎日本亞馬遜、樂天書城冠軍書,上千筆★★★★★好評!
◎珍貴彩色照片,看見UNIQLO 40年來的發展軌跡!
◎想了解創業與經營各種面向與細節的人,想了解怎樣才能朝著目標邁出第一步的人,想了解該如何度過難關並渴望獲得激勵的人,不可不讀!
◎日韓讀者表示:簡直就像連續劇般令人沉迷! 

★柳井正認可!迅銷集團全力協助!耗時三年終於寫就!★

世界級的胸襟、世界級的本事、世界級的眼光與世界級的膽量,
才終於打造出今天的UNIQLO 

柳井正攜手那些經歷苦戰、賭上人生、終獲巨大成就的人才,
UNIQLO走向世界,更讓你我看見世界! 

從煤礦小城的男士西服家族小店發跡,一開始,是掙扎蟄伏的十年。儘管全新的概念店帶來可觀的營收,製造零售業模式使得貨源不再受制於人,年輕人才的加入有助於公司改革,刷毛外套更成為打響名號的大功臣,但UNIQLO的發展並未因此一帆風順。海外展店屢遭挫折、品牌定位不清、「黑心企業」的指控,都讓「世界第一」的目標變得更加遙遠。

包括柳井正在內,許多人賭上自己的能力、人生、驕傲,即使飽嘗失敗、挫折、衝突、不甘,仍不斷朝目標前進。如此周而復始地層層累積,才讓UNIQLO一路挺過日本30年低迷經濟,成為全球性品牌,並持續邁向「世界第一」。

UNIQLO40年,是一個企業崛起的成與敗、對與錯的累積,在這故事裡,沒有魔法,只有反覆出現的加法與減法,令人沉迷,更令讀者獲益無窮!

本書宛如一部劇情長片,描寫一個極度平凡的懶散青年如何付出努力,與眾多夥伴獲得傲人成就,並持續挑戰。這樣的精神,足以為許多日日努力、追尋人生意義與成就的人帶來希望與勇氣。無論是想了解創業與經營各種面向與細節的讀者,或是想朝著夢想前進、嘗試新事物的讀者,本書都能讓你心生共鳴,起而行動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若你感覺彷徨、迷惘、裹足不前,
帶動UNIQLO成長的金言,必能為你帶來力量! 

◆過去無法改變。但如何活在當下,能讓我們重新定義過去。如果能活在當下,並想改變未來,那麼過去的失敗就不再是失敗,而能成為幫助我們活在當下的養分。

◆不必想成為一個只有優點的人。我們本來就不必因為有優點便向他人炫耀,或是因為有缺點就該遭受自卑感折磨。

◆因為無法解決的事而浪費時間陷入苦惱很可惜,所以一開始就要先區分清楚。接著從不必費力思考、「看起來可行的事」依序去做,應該會慢慢找到出口。

◆任何人都有資格得到幸福。要不要追求幸福,取決於自己。

◆不要當個時代變遷的旁觀者,而要思考遠在自己所擁有的事物以外的事物,然後付諸行動。

◆光是用想的,不會讓人生迎來轉機;必須付諸行動,機會才會降臨──不,不是降臨,而是要伸出手靠自己的力量去抓住。

◆在努力前必須先決定好「終點」,然後「用盡心力去做能到達終點的事」。

◆挑戰新事物確實會失敗沒錯,但問題不在失敗。(重要的)是要從失敗中獲得些什麼?身為經營者,要探究失敗的原因,思考下次該如何避免失敗。所以,不經歷失敗,就無法開始。

【各界推薦】

郭奕伶/《商業周刊》執行長
齊立文/《經理人月刊》總編輯
愛瑞克/《內在原力》系列作者、TMBA共同創辦人
鄭俊德/「閱讀人」主編
福澤喬/「Joel來談日本」粉專社群版主 
──好評推薦

作者簡介
杉本貴司(Takashi Sugimoto

《日本經濟新聞》編輯委員,出生於1975年,大阪府出身。畢業於京都大學經濟學部,並擁有該校經濟學碩士學位,2020年起擔任現職。著有《Honda Jet誕生物語》、《網路興亡記》、《孫正義的野望:成為持續300年的企業》等書,並與另兩位作者合著《製造業興亡記》一書(以上書名皆為暫譯)。

譯者簡介  
葉小燕
翻譯為我開啟心靈與眼界,感謝多年來諸位前輩提攜。
譯作有《被討厭的勇氣》等四十餘本。

看更多

規格

商品編號:T0600046
ISBN:9789861374840
EISBN:9789861374833
456頁,25開, 中翻,平裝,書衣,單色
看更多

電子書

歡迎於Readmoo、Kobo、Google、BookWalker、Hyread、Pubu、momoBOOK、UDN讀書吧、TAAZE讀冊、灰熊iRead、博客來、誠品、金石堂、三民、PChome洽購電子書

看更多

目錄

前言 無人的商店街

1章 睡太郎──懶散青年為何醒悟?

銀天街/十五歲的學徒生活/小郡商事的發展史/父子對立/無所事事的日子/格拉納達的邂逅/緊追不捨的男人/在佳世客的九個月/流通業先驅的教導/寄人籬下、矛盾糾葛、「遲早會完蛋」/從這裡往上爬

2章 黑暗時代──持續掙扎蟄伏的十年

重返銀天街/另一位「大哥」/離去的員工/失去自信/筆記本上的自我分析/交託給自己的印章與存摺/黑暗的十年/再這樣下去會倒/崇拜的松下幸之助/「這傢伙是傻子吧?」/雷.克洛克/勇敢,率先,與眾不同/優衣庫的靈感 

3章 礦脈──誕生於街邊的優衣庫

休閒服飾倉庫/一九八四年,優衣庫一號店的早晨/「挖到金礦了!」/二號店的失敗「算我請客」/郊區店鋪的成功/對快時尚的疑問/在香港看到的 Polo 衫/與黎智英相識/打擊率低於○.○一/與華僑之間的情誼/鼎盛時期的大榮成為負面教材/「經營管理的三句箴言」

4章 衝突──不被諒解的野心

優衣庫的陪跑員/真槍實彈一決勝負/還不成熟的優衣庫/父親的反對/獨裁式經營/標準店鋪模型與會計思維/「傲慢的分行長」/公司改名與危險的計畫/不該將目標設定在現實的延長線上/與主要往來銀行的對立/「想騙我嗎?」/憤怒的信/「全面撤資也在所不惜」/上市的日子/與父親永別/柳井正的淚水

5章 飛躍──進軍東京與刷毛風潮

國立競技場/體育社團出身的拜把兄弟/直接寫信給伊藤忠商事社長/「等得了十年嗎?」/「是個小老頭」/在美國村目睹的現狀/ABC改革/與大企業病對抗/「幾乎都會失敗」/邁向成功的反思/用刷毛外套一決勝負/原宿店/挖角小老弟/偏僻的日式饅頭店

6章 挫折──「公司將瓦解」、新人才與離去的老將

在巴塞隆納遇見的競爭對手/打造ZARA的男子/「公司正在崩壞」/人才匯集/遇見約翰.傑伊/效法耐吉創辦人/「不會游泳的就沉下去吧!」/柳井正憧憬的品牌/進軍倫敦/忘卻的「提問」/衰退的優衣庫/玉塚元一的憤慨

7章 逆風──迷失方向的接班戲碼

為祭典清理善後/標準化模式的極限/捨棄以社長為中心的模式/採取「現場主義」的新社長/在中國受挫/與東麗合作/人事異動/橄欖球先生的指點/「既然受你請託,我怎麼可能拒絕」

8章 突破的關鍵──進軍世界帶來的「提問」

來自北京的青年/在上海的挫敗/「究竟缺少什麼?」/突破的關鍵在香港/從觀察賣場中發現的事/柳井正最尊敬的生意人/重生的中國優衣庫/遇見佐藤可士和/在美國重蹈覆轍/兩人的對談/旗艦店策略/「何謂服裝?」/六個定義/偶然的失誤,反而更酷/異樣感

9章 矛盾──「黑心企業」的指控

優衣庫的小老弟/優衣庫模式的蔬菜事業/公審/九百九十圓的牛仔褲/GU重生的三個教訓/「百倍奉還!」/以麥當勞為範本/徒有其名的店長/不曾說出的內心傷痛/臥底調查/孟加拉的教訓/兩套帳/「惡魔的證明」/村上春樹的「高牆與雞蛋」

10章 東山再起──重建北美事業的夙願與背後的衝突

「徒具形體的優衣庫」/似是而非的現場/「讓它更像優衣庫」/「又有日本間諜要來了」/柳井正接班人候選人/民族大遷徙/「改變優衣庫的歷史」/年輕菁英的掙扎/效法中國/杳無人煙的紐約/關閉第三十四街店/反擊宣言

11章 進化──邁向資訊製造零售業的破壞與創造

有明計畫/行動網路的衝擊/「要競爭的對象已經不一樣了」/進化為資訊製造零售業/戰友孫正義/尋找靈感之旅/化學反應/物流崩潰/「砍掉重練」/對馬雲的疑慮/阿里巴巴的指點/紀州的愛迪生/關鍵的抉擇/且問創業家的抱負

後記 世界緊密相連

看更多

〈前言 無人的商店街〉

如今傲視全球的服飾企業「優衣庫」──能證明這條彷彿遭時代潮流遺棄的頹敗商店街就是其原點的證據,絲毫未留一星半點。

山內靜香園旁邊,只剩下成為停車場的一片空地。在那裡,曾有一間叫做「Men's Shop小郡商事」的男裝店。如今當地還記得這家店的,恐怕也只有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吧。優衣庫,正是從這樣一家隨處可見的男裝店發跡。

無人的拱廊商店街。

曾是小郡商事所在地的停車場對面,是一間老舊的魚鋪,骯髒的鐵門也是拉下來的。

剩下的,就只有這些。

優衣庫在全世界各地展店, 是孕育自日本的大型服飾連鎖店之一, 與歐洲的ZARA及H&M並駕齊驅,展現出爭奪世界第一的氣勢。在這段自泡沫經濟破滅以來、所謂「失落的三十年」衰退期裡,它是少數幾家從日本脫穎而出的全球化企業。

它的起點,就在這條被時代浪潮遺棄而一一拉下鐵門的商店街。

優衣庫如何由此發跡?這麼一家地區蕭條商店街上的男裝店,為何能成為全球化的服飾企業?本書的目的正是要解開這個謎。

那麼,我們能從它的發展軌跡看到什麼?它又能為現在的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啟發?

我所看見的是「希望」。這個故事將為這個國家許多沒沒無聞的企業及其員工帶來希望。

在日本,九九%以上的公司是無名的中小企業。優衣庫也是國內無數中小企業之一,而且它並非位於東京或大阪這樣的大都市裡,也不像目前的新創公司,在新潮時尚的辦公室裡聚集一群青年才俊,滿懷「要改變全世界」的壯志豪情。

一間把店面二樓當住家,且為家族式經營的典型地區小商店,最後竟一躍成為全球化企業。這一切並非發生在如今被視為神話般得天獨厚的經濟高度成長期,而是在這個國家失去成長動力的時刻裡。

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男裝店之所以獲得如此罕見的成功,想必要歸功於柳井正這位經營者的手腕吧。以成就來看,人們或許會認為他是個天才型人物。但真的是這樣嗎?

柳井正滴酒不沾,每天從一大早就開始工作,可說律己甚嚴。另一方面,即使面對部屬,他也會使用敬語,且態度嚴厲,有一段時期甚至很喜歡說些「不會游泳的就沉下去吧!」之類不留情面的話。

他的直言不諱與其說是坦率,大多數人對他的印象恐怕是粗魯不友善。非必要的話幾乎不說,平時也很少開些什麼幽默風趣的玩笑。

因此,可能也有人覺得他是個冷靜、敏銳、能看透事物本質的經營者。那些與柳井正往來多年的人,多半認為他是個很容易遭到誤解的人,或許是因為他一手打造了優衣庫王國的輝煌成就,再加上那種難以親近的形象深入人心的緣故吧。

儘管現在的他被譽為日本具代表性的企業家,但追本溯源,過去的他不過是個隨處可見的年輕人,而且與那種才華洋溢、傳奇事蹟多到讓人覺得「他以後一定會成功」的青年才俊相去甚遠。

高中時期的他,在班上就是那種存在感薄弱、內向又沉默寡言,畢業後會讓同學幾乎想不起來柳井正是誰的少年;即使進入早稻田大學後,也是整天沉迷於麻將和小鋼珠。好不容易遠從宇部來到東京念書,往來的依然只有那些一起來到東京的高中同學而已;到最後甚至不去工作,窩在為數不多的友人家中,成為寄人籬下的軟爛青年。

勉為其難接手家裡的男裝店,卻立刻引起資深員工反彈。店員們各自鳥獸散,唯一留下來的那個人,是認識多年並長住家中工作的老大哥。

在那之後,無所作為的日子仍持續著。就連因為命運般的邂逅而結縭、與他一起在宇部生活的妻子,最後也忍不住指責他:「把我的青春還給我!」

至此,柳井正的經歷可說是「無所事事的中小企業接班人」典型寫照吧。不過,故事從這裡開始有所不同。

年輕的柳井正繼續在掙扎。

商店街上的男裝店,夥伴已四散而去,他一個人在這裡思索,持續探求沒有答案的未來。

(怎麼樣才能從這裡掙脫……。)

他不斷自問自答,即使不知道通往成功的道路在哪裡,也不曾停止探問。只不過在二十出頭的那段日子裡,就算再怎麼探求,卻連一點線索也沒找到,日子就這樣一成不變地一天天過去。

鄉下地方到處都有像他這樣,在莫名其妙的情況下接手家業,而且毫無幹勁的少東家,但這正是後來那位具備領袖風範的經營者「柳井正」真正的根源。當時的他,既不是有魅力的領導者,也不具備眾人公認的耀眼才華。

然而這名男子渴望成功,持續不斷尋找線索,然後在那黑暗漫長的隧道裡挖到金礦。「發現」優衣庫,正是柳井正不斷追尋成功的第一步。

即使在那之後,這名男子依然與眾不同。他仍繼續掙扎。

他並沒有因為找到優衣庫這座金礦而滿足,甚至比任何人還貪心,不斷向前奔跑與追尋。他拒絕安於現狀,追求更高境界的突破。只是,在前方迎接他的,不是確保成功後就能踏上的尋常坦途,而是苦惱連番上陣的故事。

依我個人的解讀,柳井正與優衣庫的故事是加法與減法的堆疊。

時而上坡、時而跌落。然後再繼續不斷向上攀登。

不曾停下的腳步,憑著一股傻勁周而復始地層層累積,進而造就出如今眾所周知的龐大企業──優衣庫。

在那個故事裡沒有魔法。

裡頭有的不過是加法,而不是乘法。只是有時候因為加上去的數字太過龐大,以至於看起來好像有什麼魔法似的……。

或許也可以換個說法:這是將無數的失敗與矛盾最終轉化為成功的歷程。但並非現今數位化全盛時期會見到的那種、靠著異想天開的點子或靈光乍現而獲得榮耀和成就的例子。

不僅如此,這個故事述說的是一位天生沉默寡言、容易遭人誤解的內向男子,同時也是一個身邊隨處可見、曾經連「工作意義何在」都不明白的男子,腳踏實地一路走來的歷程。或許這才是「優衣庫故事」的本質吧。

正因為如此,我才會這麼想:

這個故事,應該有可能發生在每個人身上吧?換句話說,人人理應能夠掌握的榮耀、機會和啟發,就在這個故事之中。當我採訪優衣庫成長軌跡的時候,屢屢產生這樣的想法。

我之所以用「希望」來呈現優衣庫的故事,就是這個緣故。決定寫作本書,是因為想傳達這個想法。當然,並不是只有光輝榮耀的部分,事實上,有時他們也必須面對社會所指出的矛盾之處。

像是「黑心企業」,或是「捨棄弱者」。

諸如此類的批判他們都曾遭受過,本書同樣會提及這部分,因為這是必須正視的問題。而且前面也提過,優衣庫一路走來,原本就是一連串的失敗。

柳井正和優衣庫如何從這樣的「減法」中爬上來?如何將無數的「減法」轉換成「加法」,並度過難關,以及如何以山頂為目標走了過來?

接下來,我希望盡可能詳細去追溯這個故事。我有好多東西想傳達給拿起本書的各位──非常、非常多。因此,這應該會是一個長篇故事。

請各位暫且跟著我,一起看看優衣庫的漫漫長路。

看更多

試閱

〈第1章 睡太郎──懶散青年為何醒悟?〉

▍寄人籬下、矛盾糾葛、「遲早會完蛋」

結果,柳井正只在佳世客待了九個月就辭職,但他並沒有回老家宇部,而是來到東京。即使經歷了九個月的上班族生活,他骨子裡還是原來的那個學生。

沒找到工作意義,也沒什麼特別想做的事。

他心想:既然如此,不如去美國留學吧。於是在東京一所英語會話補習班上課。

再怎麼說,總不好意思要家裡繼續幫他出房子的租金,因此柳井正跑去投靠山本善久,也就是當初跟他一樣,從宇部來到早稻田大學就讀的好朋友。山本善久因為大學重考,所以比柳井正晚一年畢業;不過當柳井正在一九七二年二月辭去佳世客工作時,山本善久已決定進入日本可口可樂公司了。

山本善久在東京的雪谷大塚租房子,位置就在日本可口可樂總公司附近一條名叫吞川的小河邊。

「在佳世客做些跑腿打雜之類的工作也沒什麼搞頭。」

面對如此大言不慚地說著、並回到東京的柳井正,山本善久默默接受了他,讓他住進家裡。位於河岸邊的木造公寓裡,六張榻榻米大(約三坪)的房間就這樣住了兩個男人。由於房東抱怨:「兩個人一起住的話,房子很快就會壞了。」於是額外加收了一千圓房租,這筆錢就由柳井正支付。

山本善久一大早就出門上班;過了一會兒,柳井正才動身去補習班上英語會話課。上完課,就到圖書館打發時間,再回到住處。

山本善久被分發到日本可口可樂公司的電腦部門,雖然是菜鳥,卻負責計算該在全國哪些地方設置裝瓶工廠與營業據點的工作,每天都很晚才回家。偶爾聊起工作上的事:「關於電腦,日本可是比美國還先進喔。說起來,可口可樂的品牌力量是很強大沒錯,不過在資訊系統方面還早得很呢。」山本善久興致高昂地對柳井正說著。

好友的話深深刺入懶散青年柳井正的心。早上起床後,就去上英語會話課,傍晚再回到空無一人的房裡。耳邊只聽見窗外下方那條吞川的流水聲。雖然努力讀英文,卻怎麼也讀不進去。開始像個幹練上班族般工作的身影,讓過去的損友看起來似乎有些不太一樣了。

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半年左右,柳井正的內心好像開始有了變化。

(一直過著這種生活好嗎?再這樣下去,我是不是真的會完蛋……。)

也是在這段期間,柳井正開始考慮結婚的事。他仍持續寫信給在西班牙認識的長岡照代,也經常去大阪找她。不久後,當雙方談起結婚這件事情時,柳井正寫了一封信回老家,隨信附上結婚對象照代的介紹文和照片,簡直就像在寫履歷似的。

「全家看到那封信時,真的好驚訝。我一直以為哥哥會是那種相親結婚的類型,而不是透過戀愛。我心想:『咦?騙人的吧?』」

妹妹幸子如此回憶道。據她表示,別說是高中時期了,即使是去了東京之後,也完全感覺不到哥哥在跟誰談戀愛的蛛絲馬跡。至於那封信,一本正經讀得格外認真的,是父親柳井等。讀完後,他在家人面前果斷表示:

「如果是阿正找的對象,絕對不會有問題。我馬上去找她談妥這件事。」

柳井正還在宇部時,一直躲著父親。主要是對父親那種拉攏地方權貴、私下協商串通以推動建築事業的做法反感。後來即使隱約察覺到父親「做什麼都好,就是要拿第一」的嘮叨其實是對自己的期許,依然無法坦率地面對他。

總之,雖然是一對很少溝通的父子,但父親終究還是相信這個總是躲著自己的兒子。

柳井等在沒告知兒子的情況下就前往大阪,打算見見這個未來的媳婦。他在大阪梅田和照代碰面後,一起去看了當時非常熱門的電影《教父》。

看完電影,他們換了個地方聊。「兒子也跟我說想結婚,可以讓我訂下這門親事嗎?」柳井等開門見山地說。據說結婚這件事原本一直是單方面一頭熱的情況,但在照代見過柳井等之後,心境上有了一些變化:要嫁到宇部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,讓她十分不安;而在見過柳井等後,心中的焦慮似乎少了一點。

「老實說,那時候阿正看起來並不可靠。但如果是在這樣的父親身邊長大成人,那麼我想他總有一天會振作起來吧。因為他父親是一位很有威嚴的人。」

初次見到的柳井等簡直就像電影《教父》裡的黑手黨老大──由知名演員馬龍.白蘭度飾演的維托.柯里昂。身為義大利黑手黨老大,固然有著強勢凶狠的一面,卻也比任何人都強調對「家庭」的愛,簡直就是維托.柯里昂的化身。

於是照代就這樣拿定主意,要嫁到宇部了。

「我同意你結婚,你回來宇部。」

接到父親彷彿最後通牒般的通知,柳井正終於決定結束無所事事的寄居生活,返回故鄉。

「我暫時回老家一陣子。」

柳井正只對供他住宿的山本善久這麼說,連行李也沒拿就回宇部去了,而且也沒再回到東京來。過了一段時間,山本善久接到柳井正的電話。

「我要在我老爸的公司工作了。」

柳井正來到吞川邊的公寓取回行李,又匆匆離開東京。在此刻的山本善久眼中,仍絲毫看不出任何足以預見柳井正日後成就的跡象。不過,搭上火車、一路搖搖晃晃準備回宇部的柳井正心中卻有所期盼。

「繼續再這樣下去是不行的。遲早會完蛋。」

▍從這裡往上爬

地方都市的商店街上,由家族經營的典型小企業。繼續原地踏步的話,永遠不會進步──不,繼續這樣下去的話,八成總有一天會遭遇困境。

一九七○年代前半,一直是當地經濟支柱的煤炭產業已日落西山。礦區接連被迫關閉,以石油代替煤炭以進行能源轉型的呼籲也開始普及。要是真的這樣,目前繁華依舊的銀天街,勢必會在不久的將來步上衰敗之路。

留在原地是對的嗎?

話說回來,這種帳目不清、籠統草率的家族經營模式,還會有未來嗎?

如果要從這裡往上爬,該怎麼做才對?

結束逍遙自在的尼特族生活後,柳井正心中似乎漸漸起了變化,開始燃起火苗。

他並沒有立刻找到答案。柳井正接手商店街的男裝店後,即將面臨一次重大的挫敗。曾支持父親的那些元老,在對這個從東京回來的少東家失去耐性後,一個接著一個離開。

(為什麼大家都不明白?我的方法錯了嗎?)

柳井正回到家裡,不斷捫心自問。然後每一次都這樣告訴自己:

(不,不可能。我的做法沒錯。可是,就算繼續這樣經營下去,也不會有什麼成果吧?)

看不到該前進的道路。

(難道我真的不適合經商嗎?)

這樣的念頭不斷在腦中打轉,完全找不到頭緒。在失去自信的過程中,年輕的柳井正開始自問自答的每一天。

 

〈第3章 礦脈──誕生於街邊的優衣庫〉

▍休閒服飾倉庫

「還有這種業態?」

據說柳井正第一次將「Unique Clothing Warehouse」這種新型店鋪的概念告訴大總管浦利治時,他還半信半疑的。事實上,柳井正興致勃勃描述的新店鋪形象,在當時的確是很新鮮的想法。

柳井正以他「在美國看到、類似大學生協商店的店鋪」為例。那裡就像書店或唱片行一樣,只陳列商品;店員不會上前攀談,只專注在整理貨架或收銀結帳這些事情上;顧客一手提著購物籃,自己挑選想要的商品購買。

雖然今天看來是再自然不過的景象,但對於中學畢業就到男裝店過著學徒生活的浦利治來說,服裝店要無微不至才是待客之道。「我們在店裡向來是以『請問您想看什麼衣服』為開場白來招呼客人。」對專程來到店裡的客人不聞不問,未免太荒謬了。如果這樣也能賣得出去,大家就不用那麼辛苦了。這就是他心中真正的想法。

隨著店面開始裝修,他的疑慮更深。

店內用來陳列服裝的,是閃著銀色光芒的不鏽鋼貨架。只用鋼條框架組裝的這種東西,就像餐飲店裡用來放碗盤的架子,顯得很廉價;而且這些都是自己組裝的。上面擺放著從岐阜縣及國外採購來的牛仔褲、襯衫等休閒服,塞得滿滿的。

這麼說來,確實很像擺滿了書籍或唱片的那種店。天花板的水泥就這樣裸露出來、盡可能挑高,整個表現出開闊感。由於走道也很寬敞,因此比起書店來說,更像倉庫。將店裡設計得像倉庫一樣,固然是為了營造出即使沒人招呼,顧客也能輕鬆挑選衣服的氛圍,不過柳井正其實還有另一個目的,就是「打從一開始就設計成不需要再重新裝潢的店面」。

過去Men's Shop小郡商事曾舉辦無數次清倉大拍賣,同時也常用「重新開幕」這一招。儘管只是當成藉口、稍微整修一下內部裝潢,但終究還是得花錢。於是柳井正才想到,是否有可能將店面設計成日後不必重新裝潢的樣子。

答案很簡單。「因為店面會老舊,所以必須改裝。既然如此,一開始便設計成老舊的模樣就行了。」這也是柳井正的點子。

將某些懷舊電影或老照片剪報裝入相框做為裝飾,也曾在店內擺放一部投幣式點唱機。總之,只要布置出復古的氣氛,日後顧客就不會覺得「店面變得老舊」了。早期的優衣庫,柳井正將自己所喜愛「古老而美好的美國」風格融入店面設計之中,這不只是表現出設計感,更是為了節省裝修費用的迫切需要。

「Unique Clothing Warehouse」就這樣誕生了。這家店位於廣島的鬧區袋町,不過是在當地人稱為「裏袋」的次要街道上,距離有拱廊的大型商店街稍微有點距離。如今這條商店街依舊人潮鼎沸,只是當時的小郡商事還沒本事把店開在那裡。

即便如此,這對柳井正來說仍是孤注一擲的大賭注。在開幕前幾週,柳井正便派了許多員工從宇部前來廣島,在附近的學校等地發廣告傳單,打算用人海戰術為這家概念新穎的店鋪廣為宣傳。

柳井正稱廣告傳單為「給顧客的情書」,這次的傳單上也寫出了他對新概念的想法。

「像書店,又像唱片行,庫存滿滿的服飾店。為什麼之前都沒有呢?」

主打店內即有三萬件商品,價格幾乎都是一千或一千九百圓;即使是高價商品,也不超過兩千九百圓,是十分便宜的價格區間—不只商品豐富齊全,更以便宜做為這家店的賣點。

雖然是只在當地播放的電視節目,但他還是在《笑一笑又何妨!》(笑っていいとも!)這個節目時段推出了廣告。廣告中起用的是來自廣島的DJ小林克也,當時他因為《Best Hit USA》這個音樂節目大受歡迎。除了傳統正規的廣告投放外,還增加了一個算得上奇特的策略,就是柳井正構思的「早上六點開門」。早上六點就開門營業的服飾店,應該連聽都沒聽過吧?但那麼早,到底有誰會來買衣服?據說連那些資深幹部都以為自己聽錯了。

 

▍一九八四年,優衣庫一號店的早晨

「雖然我覺得這是一家有特色的店,這個想法也很有意思,可是真的會有顧客上門嗎?當時的我是半信半疑。老實說,我認為這應該行不通吧。」

被任命為優衣庫一號店店長的森田生夫如此回憶。他於一九七○年代進入小郡商事,在男裝賣場的他,一直跟在浦利治那些總管級人物後頭,學習如何為顧客服務。到職後不久,他便對浦利治為何能擁有許多固定客源,而且很快就能博得顧客好感與信賴感到好奇。他從旁觀察浦利治的待客之道,注意該在什麼時間點說些什麼話,試圖偷師。也正因為如此,他心裡對這種不需要招呼客人,而且像倉庫一樣的服飾賣場抱持懷疑的態度。

就算再便宜,衣服怎麼可能這麼簡單就能賣出去?即使在街上發傳單,路過的行人看起來也沒有什麼很強烈的反應。

儘管森田生夫心中滿是疑問,但對小郡商事來說,仍是一場關乎公司命運的大賭注。身為掌管現場的店長,壓力更是沉重。

一九八四年六月二日,星期六,進入梅雨季前的一個晴朗早晨。該說「不出所料」嗎?直到開門前三十分鐘左右,門口還是連個人影也沒有。因為是一大早,所以還特地準備牛奶和紅豆麵包,要是有人排隊的話,就發給大家,看來好像用不到了。

「果然還是行不通嗎?」

森田生夫前一晚便為了準備開幕而忙得團團轉,這時的他,望著清晨的街道,心裡有種既像是沮喪,也可說是預想成真的複雜感受。另一位當天從山口縣趕來支援的老員工岩村清美則邊嘆氣邊對他說:

「六點,果然不會有人來吧。」

早晨的天空清新爽朗,唯獨今天顯得格外惹人厭。

然而隨著開幕的時間逼近,情況卻突然有了變化。也不知道是從哪裡冒出來的,路邊開始湧現人潮。急忙將準備好的牛奶和麵包發放出去後,兩人這才意識到:

「狀況也許會變得非同小可。」

接著,早上六點。

一打開巨大的玻璃門、迎接客人進店,人潮便由正前方一波波迎面而來。顧客蜂擁至賣場裡的貨架前,簡直就在搶奪似的將衣服拿在手中。商品瞬間一掃而空,店員們急忙補貨。「老實說,那之後的事已經記不清楚了。」森田生夫回憶道。

波濤洶湧的一天,就這樣展開序幕。

不過多久,收銀機前出現排隊人潮。買完東西的客人正打算從入口的大門走出去,卻因為不斷有人湧入而無法離開。森田生夫連忙引導顧客前往二樓,從暫時做為倉庫的房間後門離開。

「喂!誰去買條繩子來!」

有人對員工下了指令。店員試圖在入口前方的馬路用繩索整理隊伍、維持秩序,但事情早就一發不可收拾。剛開幕的一家店,卻讓小郡商事的所有人陷入不曾體驗過的混亂場面。

柳井正眼見這般景象,被迫做出痛苦的決定。儘管是重要的開幕日,但他認為,再不管控人數,整間店都會癱瘓。剛好當地廣播電臺的人也在場,於是就在一樓通往二樓的階梯平臺處對聽眾呼籲:

「即使各位到現場排隊,可能也進不來。因此……實在非常抱歉,請不要再過來了!」

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的聲明反而引發聽眾好奇心,反倒變成火上加油,柳井正的死命呼籲完全達不到效果,人潮不但沒有消退,反而越來越多。

close
貨到通知

close